宅小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6章 龙场悟道,金句制造机,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,宅小书,主神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弘治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1501年,王守仁在二十九岁时领悟的这个道理,对他成为圣贤的人生志向,具备非凡意义。

要理清楚这点,我们就得往前回溯一个概念——

什么是‘理’?

我们都知道,王守仁‘格物穷理’的思想,是从圣贤书上学来的。

而当时最权威的圣贤,是一个名叫朱熹的人。

关于这个朱熹,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讲,大家只需要知道,这是个很牛逼的人物就可以了。

牛逼到什么程度呢?

就连皇帝都想要和他攀附亲戚,以此为荣。

而这位朱圣人最核心的思想,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——

‘存天理,灭人欲’。

听上去就很吓人是不是?

相信很多人会把这个观点等同于‘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’,进而展开强烈的批判。

在这里我得稍微展开解释一下,这个哲学观点原本的面目,到底是什么模样。

朱熹认为,世界基本可以分成两大板块,一个叫做理,另一个叫做欲。

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准则,它包括了一切美好的概念,但凡能让你生活美满如意的那些美好品德,都通通囊括在这个理之中。

欲呢?恰恰相反,它包含了所有的恶,比如人心的贪嗔痴等不好的东西。

所以朱熹得出一个结论,要用客观世界的理,去对抗人内心主观的欲,如此才能实现天下大同。

也就是为追求最崇高的理想,可以为此牺牲掉人的所有欲望。

而这个观点,也就成为了当时王朝各级官员的行为法则和思想纲要,在朱熹的威名和统治阶级的推动下,无人敢于质疑。

现在,你应该知道,王守仁在寺庙里诞生的这个人性永不泯灭的观点,有多么重要了。

他终于明确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——

朱熹可能是错的!

但至此,他成为圣贤的道路,也才走了一半不到。

因为他虽然意识到了将天理和人性进行分开,可能是不对的,但理到底是什么,要去哪里找,这个关键的问题他还没有想通。

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然后在三十一岁那年,王守仁因为生病,在家乡会稽山的阴阳洞住下,休养了一段时间。

他开始意识到,佛道已经不能带给他更多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星穹月女

梓兮月

快穿,绝嗣男主?炮灰女配来生子

炸毛的猫咪

恋综:悬溺一响,遗憾登场!

李包子

穿回原世界后,我干掉穿书者

兔子不吃糖

治愈抑郁校花后,她黏上我了

万年食铁兽

国民男神的金牌助理

韩亦锦